美国禁酒令失败对控烟的启示。
美国禁酒令是1919年1月16日批准的美国第18条宪法修正案和1919年10月28日通过的沃尔斯特德法案(Volstead起草Act)的通俗称呼。禁酒令规定,自1920年1月17日起,美国禁止酿造、运输和销售含酒精的饮料,违反者被处以高额罚款和监禁,该法令于1933年正式废除,该时期(1920~1933年)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禁酒时期(Prohibitionera)。本文回顾了美国禁酒令从发布到废止的曲折历史,以此为参考,提出了控制烟草的一些启示。
美国禁酒运动的发展历程
禁酒运动早期:零星禁酒组织的产生。
美国殖民地时期,酒被认为是上帝赐予人们的礼物。酒的用途十分广泛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且当时娱乐活动极其贫乏,饮酒对人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放松方式。另外,酿酒业在殖民地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交通不畅,美国西部生产的谷物不便运输,于是农民将谷物酿成威士忌出售,体积小、利润高,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
美国独立革命至南北战争时期是禁酒运动的开始和形成阶段,酒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秩序的危害性开始受到关注,禁酒组织相继成立。早期禁酒运动主要以宗教运动的形式开展。到了19世纪30年代,非教会的人也开始积极参加禁酒运动。但当时的禁酒组织规模较小,几乎没有社会影响力。
禁酒运动迅速发展:社会禁酒意识的觉醒。
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工业化速度加快,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酿酒行业发展迅速,随后20年酿酒行业投资增长7倍。与此同时,工业化推动城镇化进程,城市人口激增,住房、工作压力、犯罪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去酒柜喝酒成为当时主流的娱乐方式。供需的双重刺激大大促进了酒馆经济,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社会问题的繁殖。酒馆里挑衅的现象非常猖獗,酒后家庭暴力和虐待儿童的现象也不少见。政府缺乏有效监管,正常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1920年1月17日凌晨0时,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正式生效。美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禁酒时期,那个夜晚是美国人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前夜。
同时,人们对饮酒与健康的关系有了更科学的认识。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酒精会抑制大脑和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器官性病变。科学知识的普及改变了公众对酒的态度,禁酒知识被写进公立学校的课本,这将饮酒的伤害上升至科学范畴,对之后禁酒令的颁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问题是禁酒运动的催化剂,科学研究成果为禁酒改革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此背景下,禁酒运动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首先是工业界,保证生产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是推动工业界禁酒的主要原因,企业家越来越关注禁酒问题,拒绝聘用酗酒者,禁止员工在岗时饮用致醉饮品。劳工阶层同样支持禁酒,进步运动时期的“美国梦”是底层劳动者的重要精神支柱,远离酒精、保持冷静是他们跨越阶层的基本要求。此外,19世纪末美国兴起工会运动,工会组织拒绝接受醉酒会员,以便在与资本方谈判中取得胜利。一些商业人士也支持禁酒,认为禁酒可以提高城市和居民的储蓄额,更好地刺激零售业的发展。
禁酒运动达到顶峰:禁酒令的发布。
19世纪末期,禁酒组织开始呈现全国性、影响大、职业化的特征,是禁酒运动最重要的推进者,成功将禁酒从社会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利用其成熟的政治手段影响政府决策,其中最着名的禁酒组织是基督教妇女联盟(WCTU)和美国酒馆联盟(ASL)。
WCTU似乎是传统的宗教禁酒组织,但不同的是,将禁酒运动与争取女性投票权、性别改革、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等政治理念有机结合,动员了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女性参加禁酒运动,势头巨大的女性禁酒运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它首次将禁酒运动与政党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向州政府请愿、游说议员,要求州议会通过其提出的科学禁酒教育立法建议和其他严格的禁酒立法,迫使政党和政府正视酒精问题,禁酒运动从此升至全国政治事件。
ASL创建的时间更晚,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舆论影响公共政策和现代利益集团的例子,也是当时美国最强大的院外政治游说集团。将科学化的组织和职业运营模式融入禁酒运动中,雇用职业经理操纵社会媒体进行宣传,引导人们的感情,对当时的官员施加压力或者承诺支持人们。ASL是禁酒运动后期最重要的力量,利用自己广泛的大众基础、精英化的战略决策队伍和充分的资金支持,将影响力渗透到美国最高的政治决策机制中。美国政治家们放弃了原本远离禁酒这一敏感议题的做法,将其纳入议事日程中,许多州通过了禁酒立法。但而,全国禁酒才是ASL的最终目标,因此,培训有素的禁酒宣传团队在地方政府、州政府和国会三个层面发挥作用,引导投票人,对竞选官施加压力,1916年国会大选后,两院支持禁酒的议员人数占绝对优势。
ASL的努力和战略为禁酒令的发布铺平了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重要的契机。进步主义思潮使战争中的美国人接受了为集体利益约束个人自由的思想,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同时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席卷了美国,加深了普通人对德系多数酒业利益集团的仇视。酿酒商和酒柜从过去概念上的敌人变成了真正的公敌,全国禁酒势不可挡。1917年12月,国会通过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规定禁止在美国生产、销售、运输和出口酒类饮料。1919年1月修正案为四分之三以上的州议会批准,并于1920年1月17日生效。为了实施修正案,1919年10月,国家禁酒法案(也称沃尔斯特德法案)通过,是根据新宪法制定的具体禁酒法,与新宪法同时生效。禁酒运动达到历史顶峰。
取消美国禁酒令的背景、过程和原因
国民越禁止饮酒,黑帮就越肆无忌惮,政府负担加重:禁酒令的成绩单看不见。
禁酒令通过后,禁酒主义者欢乐地消除饮酒给美国社会带来的许多问题,促进经济繁荣,提高工作效率,维持社会稳定。但是,事与愿违,在禁酒令持续的近14年间,禁酒效果远离预期。首先,酒精的生产和消费量不会减少。在禁酒令刚开始实施的几年前,美国的酒类消费明显减少,但禁酒令不能禁止国民的真正饮酒需求,利用蒸馏工具擅自酿酒的情况非常普遍,有些人假装生病从医院获得高浓度的医疗酒精。据统计,在禁酒期间,人均啤酒的消费量下降了四分之三,但酒精的整体销售量翻了一番,由于私酒的制作技术粗糙,当时酒精中毒死亡或失明的事件发生了。有数据显示,1929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是10年前的30多倍。同时,违禁走私层出不穷,1924年前后每年有约400多万加仑的各种酒类非法流入美国市场,非法酒类销售网点超过20万个,地下酒馆更是数不胜数。
《了不起的的盖茨比》里,盖茨比探访了一家内有乾坤的理发店,深入其中,竟是一家华丽的酒吧。这就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禁酒令时期的“秘密酒吧”。
其次,禁酒滋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促进了组织犯罪集团的发展。面对私酒销售的丰厚利润,美国黑帮组织纷纷开设非法酒厂,组织生产、运输和销售,走私各种酒类,为地下酒店提供私酒销售保护,经营夜总会、酒店、赌场和毒品馆,各城市有一两个较大的犯罪组织,控制着整个城市的私酒交易。团伙组织多行贿官员,购买警察,与政界建立联系,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禁酒期间,美国的犯罪率直线上升,全国大城市的杀人率增加了50%,娱乐场所的热闹气氛被恐怖和暴力所取代,人身攻击、妇女儿童犯罪事件的发生率也迅速增加,成为困扰许多州政府的首要社会问题。这些黑帮后来演变成了现在跨国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最后,政府负担大大加重。一方面,禁酒执法增加了政府的开支。禁酒执法工作主要包括监督工业酒精的生产、监督药剂师和医生的操作规程、摧捣酒精的非法酿制、关闭地下酒馆、防范酒类走私等,事务繁多,需要经费和人员保障,为此联邦政府专门成立了禁酒局。从1920年到1930年,联邦政府在这方面的费用至少增加了10倍,大部分用于禁酒执法。禁酒局年度预算从440万美元提高到1340万美元,海关工作人员增长45%,海岸巡逻队人数增长188%。与此同时,禁酒大大降低了联邦政府的税收收入。到1913年,联邦政府30%~40%的收入来自酒类征税。禁酒期间,联邦政府预计税收损失约110亿美元。
宪法第21条修正案的发布:禁酒令正式废除。
20世纪20年代后期,禁酒令带来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明显,政治家的不满、民众的愤怒、反禁酒组织的活跃禁酒令的废除呼声越来越高。1928年的总统大选是禁酒运动的重要转折点,虽然反禁酒的民主党人史密斯在总统大选中选票负于支持禁酒的共和党人胡佛,但史密斯第一次将废除禁酒令提上了政治日程,将过去杂乱无章的反禁酒组织团结到了一起,并使之从一个涣散的民间组织变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政治势力,让废禁浪潮由纽约波及整个美国。从那以后,民主党与废禁联系在一起,在之后的选举中,民主党得到了许多想废除禁酒令的社会人的支持。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胡佛政府面对危机无能为力,美国人民的困惑和绝望对政治家们开始废禁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1932年,民主党人罗斯福接受史密斯废禁旗,顺应民意,赢得选举。上任后,罗斯福迅速着手修改沃尔斯特德法案,合法化啤酒和葡萄酒,同时他启动了第21条宪法修改案,旨在取缔第18条修改案。1933年12月5日,超过四分之三的州通过了第21条修正案,新宪法正式生效。这意味着禁酒令正式被取缔,一个多世纪的禁酒骚动突然停止了。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好的动机和一定的进步性,其出发点是消除社会罪恶,消除酗酒、政治腐败、家庭暴力。同一时期的俄罗斯、加拿大、挪威、芬兰等国家也相继发出禁酒令,符合当时社会背景,体现了各国人民追求美好健康生活的共同愿望。但是,通过一篇文章来规范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传统,实现给整个社会带来利益的想法,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些国家的禁酒运动不约而同走向失败。
内外共同作用:禁酒令失败的原因分析。
禁酒令本身存在很多危险。第一,禁酒令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真正需求。它忽视了美国民众几百年来的消费传统,试图一蹴而就实现禁酒,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催生了黑市交易、权力寻租等影响正常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它旨在通过立法的手段强制改变国民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嗜好,严重干涉个人自由,引发民众的不满。
第二,过于苛刻的酒精标准引发了社会的普遍抵制。法案规定致醉酒类饮料的定义为含酒精量高于0.5%的一切饮料,禁酒前美国啤酒的酒精含量为5%,即使在一战时期,啤酒的酒精含量也达到了2.75%。这一过低的标准等于禁止所有酒类,而禁酒运动的初始阶段,人们的目标是禁止致醉酒类和烈性酒,不包括美国人日常饮用的淡啤酒,过于苛刻的酒精标准反而破坏了它所依靠的社会基础。
第三,禁酒令采取双重标准,具有歧视性。禁酒令对城市居民的饮酒行为非常严格,但对农村居民非常宽松,其中一项条款受到争议,允许家庭生产以家庭为目的、非醉酒苹果酒(农村常见酒类)和果汁。这意味着农村居民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酒精饮料。除了自家酿酒,葡萄酒制造商还可以合法地将葡萄和果冻卖给具有生产条件的家庭(大多位于农村)来制造葡萄酒,因此农村地区的人们饮酒现象非常普遍。这引起了城市居民和新移民的不满,认为此案只针对城市中下层,而不是全美人民,与人才人权人人平等的美国宪法精神不符,加剧了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对立。
禁酒执法工作困难。根据宪法修正案的规定,美国联邦和地方都是正确的。